购彩大厅中心app官网

新闻动态
莫迪计划破产了!5月13日,中美协议一达成,印度成为最大输家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6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还记得2019年中美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吗?

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拍着胸脯向全世界宣布:"美国对中国加征145%关税,正是我们改写全球供应链的天赐良机!"

当时莫迪政府连发12道政策文件,从电子制造到汽车配件领域砸下百亿补贴,就等着承接从中国转移出来的产业链。

印度的算盘确实打得响。

那年4月苹果公司真把部分AirPods生产线搬到泰米尔纳德邦,富士康在钦奈的工厂连夜招工,工人们排着队学习焊接技术。

印度媒体天天在头版计算:中国每年对美出口的5000亿美元商品里,至少有30%能转到印度。

莫迪政府甚至提前和美国谈好了条件——开放电动汽车市场,把进口关税从100%砍到25%,就等白宫把订单送上门。

可现实总比剧本精彩。

就在印度忙着清点"战利品"的时候,中美突然握手言和。

双方关税从峰值直接砍掉110个百分点,中国对美税率回到30%左右。

这下热闹了,原先印度引以为傲的25%关税优势,瞬间缩水到5%的差距。

更尴尬的是,当时印度和美国谈了半年的贸易协定还没签完字,准备好的减税大礼包直接砸手里。

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·萨克斯早就泼过冷水:"美国不会为印度火中取栗。"

这话在协议签署后成了神预言。

原本说好要转移的产业链,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又流回中国。

苹果虽然留了条耳机生产线在印度,但90%的iPhone生产还是扎根郑州富士康。

印度砸下去的百亿卢比补贴,换来的制造业增长率始终在3%上下徘徊,还没中国广东一个省的增速快。

最戏剧性的要数电动汽车这出戏。

印度咬着牙对美国车企开放市场,特斯拉却转头在上海建了超级工厂。

莫迪政府准备好的低关税优惠政策,最后便宜了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。

现在回看印度商工部当年那份"供应链替代计划",倒像极了精心准备的庆功宴,结果客人全跑去了隔壁。

要说这事给全球上了生动一课:国际政治这桌麻将,凑脚玩家随时可能被踢出局。

印度以为捏着关税优惠和市场开放两张王牌,却没算准中美这对老对手说和好就和好。

那些提前让出去的筹码,如今看来倒像是自导自演的独角戏。
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